第二届"汇川杯"聚势太湖 百校千才竞逐智能制造创新

第二届"汇川杯"聚势太湖 百校千才竞逐智能制造创新

8月8日,伴随汇川技术副总裁、全球工业自动化BG总裁周斌的宣告,第二届“汇川杯”在苏州太湖畔正式拉开帷幕。

作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全国性赛事,“汇川杯”全国智能自动化创新大赛紧扣制造升级脉搏,命题直指产业实际痛点,正成为教育成果与社会需求深度对接的生动实践平台。

本届赛事规模再创新高,吸引8000余人次学子、来自全国100余个城市432所高校的2369支创意团队报名,规模较首届大幅提升117%。最终155支队伍入围全国总决赛。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孙彦广、河北科技大学副校长华长春等嘉宾现场见证。

赛制升级,无缝对接产业实践

本次大赛设“创新开发”“工业自动化”“AI视觉”三大赛道。

鼠标轻轻一点,一辆装满大米的饲料车便沿着轨道前进,稳稳地停在系统给定的鱼群所在位置,随后按扇形均匀洒出鱼群所需饲料……“创新开发赛道”现场,类似这样的设计让人应接不暇。

大赛仲裁组长、河北科技大学副校长华长春介绍,“创新开发”赛项是开放命题,不限应用场景,本次决赛课题场景丰富,涉及智能产线多机协同、柔性控制、高精度光学方案等前沿应用场景;而“工业自动化”“AI视觉”赛项侧重于实用性,通过优秀工控、视觉产品,重点考查参赛者的实践创造能力。

薪火相传,青年英才崭露头角

当第一届“汇川杯”一等奖得主徐炜林高举火炬,点亮象征青年创新精神的圣火,太湖之滨掌声雷动。这一幕,成为第二届“汇川杯”全国智能自动化创新大赛的代表性符号。

大赛最终产生6支金牌团队、12支银牌团队、122支铜牌团队。除了丰厚奖金,金牌团队成员更收获汇川技术的入职邀请,银牌团队得到了汇川技术校招直通终面的机会。

现场30家企业代表向参赛学生抛出“橄榄枝”,实现了大赛人才选拔与输送的无缝衔接。而积极参与赛事的优秀组织院校以及踊跃发声宣传的“新闻官”们皆获专项荣誉。

苏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吴旭翔表示,“本次大赛精心构筑的,不仅是一个同台竞技、切磋技艺的赛场,更是一个思想碰撞、智慧交融、携手共进、赋能成长的广阔平台。”

高峰论道,共育创新人才培养

决赛翌日高峰论坛深度聚焦“新质生产力下的创新人才培养”“工业智能化技术前沿及发展趋势”等议题,为产学研协同育人建言献策。

“智能自动化是驱动当下产业升级、塑造未来竞争格局的核心引擎。”在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孙彦广看来,“汇川杯”为广大青年学子搭建了探索性、实践性创新平台,在锤炼学生工程素养的同时,还展现了技术赋能百业的广阔前景。

成果落地,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

大赛不仅是竞技场,更是产教深度融合的催化器。在备受瞩目的产教融合成果发布仪式上:

汇川技术工业自动化(中国)生态战略发展部总监李恩泽重磅发布了由汇川技术主编的新一代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系列教材,为探索新理念、新体系、新方法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探索新范式。

同时号召22家生态企业、高校代表联合发起“下一代智能制造人才联合培养”倡议,深化在人才共育、实习基地、联合实验室及协同创新等方面的融合,锻造引领产业变革的领军者。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

大赛负责人强调,大赛本身就是将创新教育贯穿始终,以产业发展需求为牵引,着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与拔尖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佳实践。

创新火种在太湖之滨燃烧,创新之火已在产业沃土上燎原。“汇川杯”已超越一场赛事的意义,成为青年力量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助力新型工业化的精彩缩影。

汇川技术副总裁、全球工业自动化BG总裁周斌说,“汇川杯”以赛促创、以赛促融,进一步畅通政产学研通道。“我们借助赛事链接百校千企,为产业真实需求找到可操作的解决方案,同时提炼产业所需的人才模型。这不仅为高校提供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结合的场景,也为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